如何前往裘錦秋中學(屯門)
1. 穿梭巴士:506、K52S(聖彼得堂站、富健花園站);
2. 輕鐵:610、615、615P(青山村站);
3. 巴士:B3、57M、66X(聖彼得堂站)、59A、59M、59X(龍逸邨站);
4. 小巴︰44(富健花園站)。
(設跨境、跨區同學車船津貼申請)
學校簡介
裘錦秋中學(屯門)(undefined)是一所位於香港的資助男女中學,創校於1977年。學校座落於屯門區,並涵蓋約6157平方米的面積。校監/校管會主席為邱達文先生,而校長則是陳月平博士(文學士、教育文憑、哲學碩士、中文大學哲學博士)。裘錦秋中學(屯門)的辦學團體是裘錦秋書院有限公司,並且是一所非宗教學校。學校的辦學宗旨:『秉承校訓「自強不息」的精神,提供全人教育,因材施教,注重五育均衡發展,致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探索真理和發展個人潛能,為祖國及香港社會培養人才。』學校有家長教師會,有學生會,有法團校董會,有舊生會/校友會,這些組織的存在促進了學校社群的凝聚和合作。裘錦秋中學(屯門)的校訓秉持著自強不息的校訓,鼓勵學生在學術、品德和個人成長各方面追求卓越。
入學資訊
2022-2023
班級結構
中一:共有2個班級。中二:共有3個班級。
中三:共有3個班級。中四:共有3個班級。
中五:共有2個班級。中六:共有2個班級。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班級數字可能隨時間有所變動,所以學生和家長在申請入學時應向學校查詢最新的班級結構。
2022-2023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3 年9月升讀中一)。學業成績:30%;操行表現:30%;活動專長:20%;面試表現:20%。
2022-2023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學校每年暑假會舉行中一迎新周,期望透過不同的活動和銜接課程,讓新生能盡快適應中學生活。
本校重視綠化,曾獲得香港綠色學校季軍。同時,本校向來積極推動健康校園計劃,培養學生正確的健康生活習慣,讓學生與老師一同了解更多健康飲食的資訊。
2022-2023 全年收費
裘錦秋中學(屯門)的學費結構如下:
∎ 中一:學費為$0/年,堂費為$0。
∎ 中二:學費為$0/年,堂費為$0。
∎ 中三:學費為$0/年,堂費為$0。
∎ 中四:學費為$0/年,堂費為$290"。
∎ 中五:學費為$0/年,堂費為$290"。
∎ 中六:學費為$0/年,堂費為$290"。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每年$20"。
學生會會費:$2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為每年$0。
其他收費/費用:社費:$30。
^請注意,以上價格和費用資訊僅供參考,可能隨時間而有所變動。學生和家長在申請入學時應向學校查詢最新的學費和相關費用細節。
2022-2023 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根據2022/2023年的數據,裘錦秋中學(屯門)共有41教師,並擁有39個核准編制的教師職位。教師的學歷和專業培訓方面如下所示:
∎ 教育文憑:佔全校教師人數的85%。
∎ 學士學位:佔全校教師人數的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學歷:佔全校教師人數的50%。
∎ 特殊教育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的23%。
在教師的年資方面,數據如下:
∎ 0-4年的年資教師佔全校教師人數的35%。
∎ 5-9年的年資教師佔全校教師人數的10%。
∎ 10年或以上的年資教師佔全校教師人數的55%。
這些數據顯示裘錦秋中學(屯門)擁有一支經驗豐富且具備多樣化學歷和專業培訓的教師團隊。他們的教育文憑和學士學位保證了他們在教學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礎知識。另外,大部分教師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其中55%的教師擁有10年或以上的年資。這代表他們在教學領域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能夠更好地指導和支持學生的成長。這些教師資料反映了裘錦秋中學(屯門)擁有一支教學實力強大且充滿經驗的教師隊伍,為學生提供高品質的教育。
2022-2023 學年開設科目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中國語文、數學、科學*、歷史*、中國歷史、地理*、生活與社會、科技與生活、視覺藝術*、音樂*、體育、普通話、第三語言(日語)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英國語文、第三語言(西班牙語)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核心課程:中國語文、數學、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中四、中五)、通識教育科(中六)
選修科第一組:中國歷史、地理、生物、物理(四選一)
選修科第二組:經濟、旅遊與款待、化學、歷史(四選一)
選修科第三組(中四及中五):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
其他選修科:數學延伸課程二;應用學習課程:模式一、二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英國語文
2023-2024 學年擬開設科目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中國語文、數學、科學*、歷史*、中國歷史、地理*、生活與社會、科技與生活、視覺藝術*、音樂*、體育、普通話、第三語言(日文)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英國語文、第三語言(西班牙文)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核心課程:中國語文、數學、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選修科第一組:中國歷史、地理、生物、物理(四選一)
選修科第二組:經濟、旅遊與款待、化學、歷史(四選一)
選修科第三組: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
其他選修科:數學延伸課程二;應用學習課程:模式一、二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英國語文
學校設施/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校園面積是區內最大的學校之一,除了1000人大禮堂、100人小禮堂,學校還有300人的大型演講室「錦蘭堂」、兩個籃球場、一個排球場、兩個雨天操場、四間實驗室、三間多媒體電腦室、地理室、英語室、視藝室、音樂室、音樂及數碼多媒體實驗室、兩間家政室、設計與科技室、學生活動室、四間會議室、生涯規劃輔導室、社工室、圖書館、新高中同學自修室及遠程教室。每個課室均設有空調,並裝有電子黑板、電腦、多媒體投影機和實物投影機。班房設置一人一儲物櫃。全校桌面電腦200台、流動電腦100台,區域網絡和無線網絡覆蓋全校。校內設有設藝術廊、有機種植樂園、室內外攀石牆、射箭場及校史館等。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校園主題:熱愛學習,正向人生,綻放生命色彩
學校2021-2024年度關注事項為:
1. 建立閱讀氛圍,多元學習模式,深化學習策略;
2. 確立人生目標,豐富生命經歷,活出正向人生;
3. 提升專業發展,匯聚正向能量,同儕分享共學。
學校管理架構:
學校設有「課程及教務行政委員會」負責統籌及協調學與教;設有「學生發展委員會」負責統籌和協調學生成長的事宜。特設「對外聯絡委員會」負責為學生籌劃多元化的服務學習活動,貢獻社區。本校會時加檢視行政架構,作出因時制宜的修正,體現自我完善的精神。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已成立法團校董會。
環保政策:
本校希望透過全校參與和跨學習領域的模式推行環境教育,其中環保大使計劃、初中「種出新TEEN地」、環保日、打印機墨盒、廢物及校服回收等均可全民參與;而各科組會在課堂和課外活動中教授有關環保的知識及技能。
詳情:undefined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英文方面:積極營造英語環境,除了英語室,學校將英語和其他科目發展跨學科學習計劃,其他活動如英語辯論隊和社區英語學習活動,讓同學有更多方面接觸英文,從個人興趣中加強英語溝通能力。本校更與哈羅香港國際學校合作開辦英語戲劇課程,讓同學免費到哈羅香港國際學校上課,擴闊同學視野。
中文方面:中文課程以多讀多寫為原則,工作紙設延伸閱讀篇章部分。並設有閱讀報告奬勵計劃,以鼓勵學生拓展閱讀質量。
中文科每年舉辦中文周(作家講座、文化活動)、普通話周外,更設世界閱讀日活動、校內作文比賽(勝出的作品會輯錄於校內文集)、校內作文比賽選舉等。而校際朗誦節中,更於廣東話獨誦、二人對誦及普通話組獨誦屢獲殊榮。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有效運用分組教學,照顧學習多樣性;提供清晰及具方向性的指引,協助各科制訂評估政策和程序;課程及教務行政委員會為科目提供測驗和考試的數據分析報告,以回饋課程之更新。
學校開發不同類型的電子學習,設置多樣化的電子學習器材,藉以提昇學與教的效能,強化學生的自學能力。此外,本校開展多元化的STEAM課程,亦增設奧數拔尖班。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學生從兩組X(每組4科)中各選1科。學生自由選擇選修科。新制下,中四同學可選第3選修科。
2. 課程重點:為照顧不同程度的學生,每級課程深淺以學生為本,按學生成績和能力編入小班上中、英、數和通識,拔尖補底。學生亦可報讀應用課程。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德育及公民教育:強化對中國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增強認同感,培養學生正面價值觀和積極態度。
2. 從閱讀中學習:設立早讀時間,各科定期帶領同學到圖書館借閱書籍,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
3. 專題研習:透過人文學科和通識科,探討專題研習技巧,培養學生探索知識及協作精神。
4.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學校鼓勵老師在課程中增設電子學習元素,提昇師生互動學習。除於課程中強化STEAM元素外,課外活動亦增設「STEAM活動小組」,當中包括一系列航拍、機械人操控編程、鐳射雕刻、3D列印等工作坊。
生涯規劃教育:
初中:以自我認識為主,並培養學生勇於求索不同升學方向。同時,透過選科講座及家長晚會,讓學生及家長在清晰的情況下作出恰當的選科選擇。本年度亦嘗試於初中引入生涯規劃課,加強同學認識自我及不同的學習策略。
高中:透過工作坊、本地大專院校參觀等,協助學生深入了解不同升學階梯及要求。透過工作實習、職場參觀等體驗式活動,讓同學了解最新的行業技能需要,及早裝備自己,提升競爭力。中四級開始個人面談,由班主任及生涯規劃組老師與學生進行生涯規劃輔導。
詳情:undefined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1. 核心科目按學生能力分組,照顧學習多樣化,進行拔尖補底工作。
2. 駐校心理學家和兩位駐校社工,照顧不同學習需要;另設有「裘員buddies」學長計劃,讓高年級發展領袖能力,中一新生則更快適應校園生活。
3. 通過各科的集體備課節,設計不同課程,照顧學生個別差異,提升學習效能。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為全力配合教育局於校內推動「共融文化」,本校已成立「學生支援組」,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帶領,推行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透過運用學校發展津貼、學習支援津貼和社區資源,為學生提供及時、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藉此提昇學生的學習效能,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讓每一名學生都能發展潛能,亦促進全校師生互相尊重個別差異,共同締造共融的校園。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本校採用「持續性評估」及「分階段評估」評核學生的學術表現。全年安排考試三次。亦會提供適切的考試調適安排予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如延長作答時間、豁免部分卷別的考試等。
詳情:http://www.jcctm.edu.hk/newschool_web/year_plan/ESR_report.htm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本校積極推動家校合作和溝通,活動如家長也敬師、家長講座、親子義工服務、親子興趣班、親子同樂日等,攜手栽培學生成長。
校風:
本校校風淳樸,學生良善受教,待人有禮,主動積極,熱愛學習。學校秉持自強不息的精神,重視培育學生的品格和建立正面的價值觀。本校積極推動「關愛校園」,建立互相欣賞的情懷。「學生發展委員會」提倡朋輩並肩同行,營造關愛共融的校園文化。
詳情:undefined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校園主題:熱愛學習,正向人生,綻放生命色彩
學校2021-2024年度關注事項為:
1. 建立閱讀氛圍,多元學習模式,深化學習策略;
2. 確立人生目標,豐富生命經歷,活出正向人生;
3. 提升專業發展,匯聚正向能量,同儕分享共學。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設有教師專業發展組,定期安排教師工作坊,推動學校成為一個學習型的組織。本校亦參加了教育局校本支援計劃,藉此不斷提昇和改善教學效能。此外,本校亦同時鼓勵教職員參加不同類型的校外培訓課程及工作坊。
全方位學習(包括通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本校共有四社及近三十個不同範疇的活動小組,以不同的學科、服務、體藝及興趣劃分,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課外活動。學校重視全人教育,亦開拓個人體藝的發展,本校所有中一學生必須參加一人一樂器、一人一軍及一生一體藝等計劃,讓學生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皆有全面的發展。
詳情:undefined
其他
本校設有多個教育基金獎勵在學業、品行和服務有優良表現的學生,包括裘錦秋獎學金、邱裘錦蘭獎學金、家長教師會獎學金、家長教師會進步獎及不同的學業獎學金,藉以鼓勵並肯定學生的付出。繼華傳獎學金、香港潮汕傳統文化獎學金,今年更新增范仲淹基金獎學金,培養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發揚和承傳范仲淹先憂後樂的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