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概覽】
愛秩序灣官立小學
Aldrich Bay Government Primary School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愛秩序灣官立小學(英語:Aldrich Bay Government Primary School)是一所官立全日男女校,在香港東區,學校地址是香港筲箕灣愛禮街一號。愛秩序灣官立小學創辦於2000年,辦學宗旨:提供愉快的學習環境及均衡有序而多元化的課程,以啟發學生思考、自學和解決困難的能力:培養學生優良的品德,幫助建立正確人生觀。
基本資料
•所屬區域:香港東區
•學校地址:香港筲箕灣愛禮街一號
•小一學校網:16
•學校電話:25611118
•學校傳真:25628437
•學校電郵:abgps@edb.gov.hk
•學校網址:http://www.abgps.edu.hk
學校資料
•學校類別:官立/全日/男女
•校監_校管會主席:李錦光先生
•校長:崔家祥先生
•辦學團體:政府
•創校年份:2000
•宗教:不適用
•其他宗教:undefined
•校訓:undefined
•學校佔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
•教學語言:中文
•一條龍中學:-
•直屬中學:-
•聯繫中學:皇仁書院、筲箕灣官立中學、筲箕灣東官立中學、 金文泰中學
•法團校董會:不適用
•家長教師會:有
•舊生會/校友會:無
2021/2022學校全年收費
愛秩序灣官立小學的學費:-,堂費:-,家長教師會費:40,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校本管理費$250,其他收費_費用:-
學校設施
愛秩序灣官立小學的設施:
•校車:有
•保姆車:無
•課室數目:30
•禮堂數目:1
•操場數目:3
•圖書館數目:1
•特別室:圖書館、電腦室、科創室、創客室、視覺藝術室、音樂室、音樂天地、學生活動室、英語室及會議室等。
•其他學校設施:-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觸覺引路帶及暢通易達的公共詢問或服務櫃枱。
2020/2021學年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53
•教師總人數:60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100%
•學士:98%
•碩士_博士或以上:10%
•特殊教育培訓:45%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
•0至4年經驗:6%
•5至9年經驗:4%
•10年經驗或以上:90%
班級結構
2020/2021學年班數:
小一有5班,小二有5班,小三有5班,小四有5班,小五有5班,小六有5班,總數為30班。
2021/2022學年(以教育局在2021年3月/4月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小一有5班,小二有5班,小三有5班,小四有5班,小五有5班,小六有5班,總數為30班。
班級教學模式:
全校採用小班教學,提倡自主學習,透過學生互動及電子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備註:有兩位外籍英語教師,分別教授「英文故事教學計劃」(PLP-R/W)、英語會話及閱讀。
學習評估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3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0
多元學習評估
為了鼓勵學生重視日常的學習,學校運用多元化的評估方法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如:語文科的默書及作文平日表現,講故事,專題研習,小組討論及匯報技巧等。而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將會在評估中獲得照顧。
分班安排
小一至小二不按成績分班;小三至小六則按學生成績及學習需要而編班。
學校生活
•每週上學日數:5日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8節
•每節一般時間:35分鐘
•一般上學時間:上午8:15
•一般放學時間:下午3:15
•午膳開始時間:12:25
•午膳結束時間:13:30
•午膳安排:由指定供應商提供、由家長安排及學生自攜午餐。
健康校園生活:
提倡全民運動,推行以校本為主的體育課程。 舉辦衞生及營養講座,以增加學生對健康的常識及培養學生健康飲食習慣,舉辦相關活動如水果月等。
備註:
於課後設各類適切的課外活動及校隊訓練,另設學習小組支援學生學習。課後活動放學時間為下午4:45,校車另行收費。
全方位學習
週五課外活動分為學術、體育、藝術及興趣四大類。由專業導師或老師帶領。學生可選擇參加課後興趣班。課後活動包括:校隊培訓、多元智能培訓及興趣班。興趣班由學生自由參加,其餘校隊由校方選拔同學參加。舉辦不同類型的學習活動,例如參觀、旅行、教育營、境外學習等。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管理架構:
設副校長三名,主任十名,另設圖書館教師及兩名外籍英語教師,三十位班主任,另三位學生輔導人員,教師及全校員工合共80人。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學校管理委員會由教育局人員、學校代表、社會人士代表、校長及家長代表共八人組成。定期檢視學校政策、財務,一般事務及就學校發展及教育趨勢作討論及提供意見。
環保政策:
提倡自然保育,設賞樹徑,綠化校園,營造自然的環保教育環境。 響應節約用電,適當使用照明、冷氣及紙張。
學校關注事項:
學生守規,有禮勤學,嚴守秩序,樂於助人,積極活動,熱心服務,自學自勵,關愛他人,熱愛生命。
教學規劃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 2. 學生能運用不同的自主學習策略。 3. 學生能透過回饋,反思及調節學習,建立自主學習的態度和對學習的責任感。
關鍵項目的發展:
優化圖書館的功能,加強網上閱讀計劃;設立學習平台,推行電子學習擴闊知識領域。舉行升旗禮及到內地參觀,強化國民身份認同。
共通能力的培養:
undefined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1. 透過校本輔導活動「快樂工程」獎勵計劃,讓學生建立自律、堅毅及感恩的良好正面態度。 2. 透過班級經營,例如訂立班目標、設計班口號、老師勉勵卡、生活事件簿、與學生有約、課室佈置等活動,來提升學生在自律、堅毅、感恩三方面的正向價值觀。 3. 舉辦多元化的課外活動,提升學生成就感,發掘個人正向潛能。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1. 根據學生評估結果,為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 2. 與有關機構合作,設情緒、社交及溝通技巧小組支援學生學習。 3. 訓練學生愛心大使,協助幼小及有困難的同學,以建立關愛校園文化。 4. 因應學生的學習情況,調適課程或考試時間。 5. 設資優課程,發展能力較佳之學生。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以全校參與模式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善用教育局的撥款提供多元化的培訓及小組活動,以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運用教育局撥款提供輔導小組及相關活動,幫助非華語學生適應學習。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本校設課後輔導班,讓學生能獲得額外輔導,有助改善學習問題。如有特別需要,經評估後提供功課調適及考試調適。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家長教師會熱心支持學校活動,並定期舉行家長講座、家長教育及親子活動,對家校雙方溝通極有幫助,除定時由家長義工協助午膳當值、學校大型活動外,家長更可參與運動會、旅行及參觀等義工服務。
校風:
1. 校風純樸,著重學生勤學守紀,節儉環保,培養愛心,同學間互相幫助關懷。 2. 提倡一人一職,並鼓勵學生參加制服團體,培養學生的歸屬感及責任感。 3. 訓練學生大使及服務生,讓學生服務學校,學習與人溝通及培養待人接物的良好態度。 4. 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活動及課外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建立自信及發揮學生潛能。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建立正向校園,共創健康人生。 2. 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責任感,成為自主學習者。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教師定期參加複修課程,與教改及新教學方法並進。 2. 鼓勵教師參加專題講座,重點培訓教師有關學校科務的發展。 3. 參加教育局的校本支援及大學夥伴協作計劃,提昇教師的專業水平。 4. 舉辦與教學新趨勢及學校計劃有關的工作坊及講座。
其他
1. 為資優學生提供小組訓練及推薦參加課外培訓,將資優教育普及化。 2. 積極與大學、中學、友好小學及專業團體合作,推動課程改革,提升學與教質素,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 3. 參加境外學習交流及姊妹學校計劃,讓學生擴闊視野,深入了解世界各地及國家風土人情。 4. 設立傑出學生,表揚在學術、操行、服務、體育、藝術有傑出表現的學生,亦設有校友獎學金,獎勵學業成績優異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