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Accessories

【小學概覽】

李志達紀念學校

Lee Chi Tat Memorial School

Previous
返回主目錄
Next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李志達紀念學校(英語:Lee Chi Tat Memorial School)是一所資助全日男女校,在北區,學校地址是新界上水石湖墟天平路30號。李志達紀念學校創辦於1991年,辦學宗旨:本校以陽光教育理念辦學,為孩子提供全人教育,重視語文及品德培育,在此基礎上提供博雅和創意教育,培養孩子自律、自愛,且善於溝通、勇於創新。教師以關懷、讚賞及成功經歷引導孩子作愉快有效的學習。

基本資料

•所屬區域:北區
•學校地址:新界上水石湖墟天平路30號
•小一學校網:80
•學校電話:26738581
•學校傳真:26680223
•學校電郵:lctms@ymail.com
•學校網址:http://www.lctms.edu.hk

學校資料

•學校類別:資助/全日/男女
•校監_校管會主席:李智廣先生
•校長:趙偉光先生
•辦學團體:李志達紀念基金有限公司
•創校年份:1991
•宗教:不適用
•其他宗教:undefined
•校訓:undefined
•學校佔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
•教學語言:中文
•一條龍中學:-
•直屬中學:-
•聯繫中學:-
•法團校董會:已成立
•家長教師會:有
•舊生會/校友會:有

2021/2022學校全年收費

李志達紀念學校的學費:-,堂費:-,家長教師會費:50,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其他收費_費用:全年雜費$310

學校設施

李志達紀念學校的設施:
•校車:無
•保姆車:無
•課室數目:30
•禮堂數目:1
•操場數目:1
•圖書館數目:2
•特別室:多媒體學習室、電腦室、遠程教室、舞蹈室、學生活動室、音樂室、輔導教學室、視藝室、機械人教學室。
•其他學校設施:小型室內運動場、資訊文化藝術廣場。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2020/2021學年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57
•教師總人數:65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97%
•學士:100%
•碩士_博士或以上:25%
•特殊教育培訓:29%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

•0至4年經驗:48%
•5至9年經驗:18%
•10年經驗或以上:34%

班級結構

2020/2021學年班數:
小一有5班,小二有5班,小三有5班,小四有5班,小五有5班,小六有5班,總數為30班。

2021/2022學年(以教育局在2021年3月/4月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小一有5班,小二有5班,小三有5班,小四有5班,小五有5班,小六有5班,總數為30班。

班級教學模式:
本校推行合作學習,並開設拔尖課程及學業輔導小組,以支援能力出眾及在學習上有特別困難的學生,以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及學業成績。

備註:-

學習評估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2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2

多元學習評估

進展性評估:觀察學生日常上課的學習態度及表現作出多元評估。總結性評估:透過兩次學科考試(期考及期終試)、品德表現、教師評語、學藝表現等多元化評估。

分班安排

平均能力分班。

學校生活

•每週上學日數:5日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8節
•每節一般時間:40分鐘
•一般上學時間:上午8:05
•一般放學時間:下午3:10
•午膳開始時間:12:40
•午膳結束時間:13:35
•午膳安排:由指定供應商提供及由家長安排。

健康校園生活:
校方鼓勵學生每天帶備水果於午膳享用。

備註:
星期五放學時間為下午2:15。

全方位學習

本校透過推行多元化活動,幫助學生發展多元潛能,磨鍊心志,裝備成為明日領袖。活動性質涵蓋學術、藝術、體育、興趣及德育等方面;活動形式多樣化,包括一至六年級「圖情萬里」遊學課程、志達軍團、志達領袖培訓、興趣小組、講座、參觀、比賽和表演等。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管理架構:
設校政委員會,負責制定校內的整體政策。屬下設學校發展委員會、學教發展委員會、校風及學生發展委員會。各委員會的成員除行政人員外,也有基層教師代表。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於2009年成立法團校董會。

環保政策:
不定期舉辦以環保作主題的活動。

學校關注事項:
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教學規劃

學習和教學策略:
推行「聲情教學」,透過合作學習法,設計以「經歷為本」課程,讓學生通過實踐,學會學習。強化各科知識的相關性,進行跨科協作。

關鍵項目的發展:
1.推行多元化閱讀計劃營造全校閱讀氛圍。提升語文能力和養成自學精神。 2.以經歷為本課程配合專題研習發展,培養學生各種共通能力。 3.因應學生成長需要設計資優課程、成長課及成長小組,培養學生品德情操。

共通能力的培養:
undefined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品德教育是全人教育的重要元素,透過師生緊密溝通,建立學生歸屬感。學生參與不同服務展現潛能、建立自信,學會感恩及尊重別人。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課堂以合作學習進行,營造不同專長及能力的學生互相交流學習的氛圍,更設有拔尖課程、學業輔導小組及導修課,照顧不同學習需要。教師培訓方面著重照顧學生個別差異的策略及課堂實踐;此外,家長素為學校強大後盾,家校合作從不同渠道協助學生,務求「全校參與,共同支援」。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學生支援組主要成員包括校長、副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老師及社工,小組運用各項資源包括︰學習支援津貼、加強言語治療津貼、教育心理服務等,透過協作機構,在學校、學生、教師及家長等層面照顧及支援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undefined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重視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課程按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和需要作出調適以發展所長。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注重家校協作,視家長為合作顆伴,鼓勵家長參與校內義務工作,共同培育孩子。

校風:
校風淳樸、學生勤勉有禮;教師奉行陽光教育,全校充滿愉快學習氛圍。設有全方位輔導課程,支援學生均衡發展。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未來發展項目:深化語文、博雅及創意教育,推廣閱讀風氣,加強家長教育、家校合作及教師的專業發展。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致力促進教師個人化專業發展,除鼓勵教師修讀學術課程外,學校亦經常舉辦主題性工作坊及專科知識分享等專業發展項目。

其他

-

同區其他小學

東華三院曾憲備小學

TWGHs Tseng Hin Pei Primary School

救世軍中原慈善基金皇后山學校

The Salvation Army Centaline Charity Fund Queen's Hill School

打鼓嶺嶺英公立學校

Ta Ku Ling Ling Ying Public School

福德學社小學

Fuk Tak Education Society Primary School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式宏學校

HHCKLA Buddhist Chan Shi Wan Primary School

金錢村何東學校

Kam Tsin Village Ho Tung School

聖公會榮真小學

S.K.H. Wing Chun Primary School

曾梅千禧學校

Tsang Mui Millennium School

上水惠州公立學校

Wai Chow Public School (Sheung Shui)

方樹福堂基金方樹泉小學

F.S.F.T.F. Fong Shu Chuen Primary School

沙頭角中心小學

Sha Tau Kok Central Primary School

五旬節于良發小學

Pentecostal Yu Leung Fat Primary School

鳳溪第一小學

Fung Kai No.1 Primary School

鳳溪創新小學

Fung Kai Innovative School

李志達紀念學校

Lee Chi Tat Memorial School

東莞學校

Tung Koon School

上水宣道小學

Alliance Primary School, Sheung Shui

粉嶺公立學校

Fanling Public School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正覺蓮社學校

HHCKLA Buddhist Ching Kok Lin Association School

寶血會培靈學校

Pui Ling School of The Precious Bloo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