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概覽】
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一小學
C.C.C. Chuen Yuen First Primary School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一小學(英語:C.C.C. Chuen Yuen First Prim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全日男女校,在荃灣區,學校地址是新界荃灣大屋街6-8號。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一小學創辦於1905年,辦學宗旨:本會奉行的教育哲學是「全人教育」,肯定教育的意義在於生的造就及人格的建立。除培養青少年有優良品德、高雅情操與豐富學識外,亦致力啟發他們的潛能及興趣,更期望青少年有健康的人生態度,正確的價值觀,及強烈的社會意識;效法基督,響往公義,追求真理,得着豐盛的生命。
基本資料
•所屬區域:荃灣區
•學校地址:新界荃灣大屋街6-8號
•小一學校網:62
•學校電話:24900336
•學校傳真:24158627
•學校電郵:info@cyf.edu.hk
•學校網址:http://www.cyf.edu.hk
學校資料
•學校類別:資助/全日/男女
•校監_校管會主席:李志華先生
•校長:譚光德先生
•辦學團體: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
•創校年份:1905
•宗教:基督教
•其他宗教:undefined
•校訓:undefined
•學校佔地面積:約1300平方米
•教學語言:中文
•一條龍中學:-
•直屬中學:-
•聯繫中學:-
•法團校董會:已成立
•家長教師會:有
•舊生會/校友會:有
2021/2022學校全年收費
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一小學的學費:-,堂費:-,家長教師會費:20,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校本補充 $310,其他收費_費用:美勞費 $100, eClass APP 應用程式 $100
學校設施
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一小學的設施:
•校車:無
•保姆車:無
•課室數目:9
•禮堂數目:1
•操場數目:2
•圖書館數目:0
•特別室:2間(音樂室)及(多用途室)。
•其他學校設施:-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2020/2021學年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21
•教師總人數:23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100%
•學士:96%
•碩士_博士或以上:22%
•特殊教育培訓:58%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
•0至4年經驗:39%
•5至9年經驗:17%
•10年經驗或以上:44%
班級結構
2020/2021學年班數:
小一有1班,小二有2班,小三有1班,小四有2班,小五有1班,小六有2班,總數為9班。
2021/2022學年(以教育局在2021年3月/4月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小一有2班,小二有1班,小三有2班,小四有1班,小五有2班,小六有1班,總數為9班。
班級教學模式:
以學習支援津貼之撥款開設中、英輔導班及抽離小班。
備註:-
學習評估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3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0
多元學習評估
除總結性評估外,亦設進展性評估,以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並進行跟進教學和評估活動,以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效;此外,校方亦積極發展多元化評估,包括學生自評,同儕互評,家長評估等形式。
分班安排
混合能力分班。
學校生活
•每週上學日數:5日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9節
•每節一般時間:35分鐘
•一般上學時間:上午8:20
•一般放學時間:下午3:30
•午膳開始時間:12:10
•午膳結束時間:13:10
•午膳安排:由指定供應商提供及由家長安排。
健康校園生活:
設午膳監察,定期與午膳供應商協調,除提供「三高一低」的健康午膳外,更規定每星期最少供應三次水果給同學享用;此外,定期舉行「開心果日」。
備註:
-
全方位學習
團契、英文話劇、普通話、幼童軍、基督少年軍、少年警訊、紅十字少年團、游泳、小型網球、小型壁球、hiphop舞、田徑訓練、乒乓球班、非洲鼓、手鐘隊、小演員班、朗誦訓練、科技活動、魔術班、繪畫班、網球班、地壺、足球、單輪單車、機械人編程、跆拳道等。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管理架構:
由法團校董會管理,秉承區會的辦學精神,領導各行政小組實踐已制定的發展目標及政策。行政小組管理校務、課程發展、支援學習、學務、課程、資訊科技、訓導、輔導和活動等事宜。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於2011年9月成立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校監、辦學團體校董、教師和家長校董。
環保政策:
制定節省能源方案,教導學生節能的重要性,並以環保課程和活動,建造綠色校園。
學校關注事項:
以「自律、自主、自發」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
教學規劃
學習和教學策略:
非正規課程如德育、成長課、全方位學習、聯課活動、課外活動等於平日進行。課程以多元智能為本,讓學生體驗不同的學習經歷。著重課程統整,應校本需要進行課程調適,跨科專題設計及主題教學,訓練學生傳意、探究、構思、推理及解難能力。
關鍵項目的發展:
設有生命教育計劃,讓學生體驗社區、民生文化;備有中央圖書課及全校閱讀計劃,培養全民閱讀風氣;利用多媒體進行資訊科技教學,提高教學效能;小息、課前後及週末時間,供學生上網,加強自學能力;跨科專題研習,提高學生探究思維;主題式德育課程輔以成長課,建構道德價值觀。
共通能力的培養:
undefined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以主題式德育課程輔以成長課,建構道德價值觀。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為照顧學生的多樣性,本校推行分層教學及設計分層課業,以照顧學生之個別差異;部分科目會按學習能力分班,以學生互動形式、課程調適、功課調適及評估調適照顧學習差異,針對個別需要,實施加強輔導。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推行全校參與模式,以促進具特殊學習需要之學生之全人之發展。學習支援小組成員包括校長,學習支援主任、課程主任、社工,常額老師及支援老師。本校主要運用學習支援津貼、校本課後支援計劃及加強言語治療津貼,為有需要學生提供言語治療、個別學習計劃及教育心理學家評估等支援,讓其能提升學習效能及豐富學習經歷。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undefined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依據學生學習能力進行課程剪裁及調適,積極發展校本課程,跨學科合作學習等,以照顧不同學生之學習需要及發揮其潛能。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定期舉辦家教會大會、親子工作坊、親子旅遊、親子攤位、專題講座、家長義工隊、家長小組,全年舉行家長學堂及陽光家訪,以建構和諧而緊密的家校合作關係,發揮互相支援的作用。
校風:
建立關愛文化:設準小一英文預備班、小一新生預備班及適應日、「星級精兵獎勵計劃」、「大哥哥大姐姐」、「愛心大使」、「正能量大使」及「大腳板小足跡」等全方位活動,以培養學生正面積極的價值觀,進而服務社區,更屢次獲頒「關愛校園」獎。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透過自學、觀察、分析、討論及反思建立自律、自主學習文化。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訂定教師的專業發展計劃,讓教師在配合學校發展需要下,更有系統地進行持續進修活動; 2. 重視教師專業分享和交流,除鼓勵教師跨校專業交流外,並在校內全面推行共同備課、同儕觀課,以建構學習型的教師團隊; 3. 邀請校外教育專家主持校本教師工作坊,提升教師不同方面的專業能力。
其他
本校設有獎學金及定期舉辦境外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