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南區
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
學校地址:香港鴨脷洲利東邨第二期
小學校網:18
學校電話:28748311
學校傳真:28748658
學校電郵:enquiry@spcps.edu.hk
學校網址:http://www.spcps.edu.hk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英語:St. Peter's Catholic Prim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全日男女校,在香港南區,學校地址是香港鴨脷洲利東邨第二期。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創辦於1958年,辦學宗旨:『本校本著基督福音的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獨立思考及明辨是非的能力。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孜孜力學,務使其學業基礎能穩如「磐石」。本校亦致力培養學生之公民意識,懂得關心社會、愛護祖國。』
學校資料
∎ 學校類別:資助/全日/男女
∎ 校監/校管會主席:伍國寶神父
∎ 校長:林慧雯女士
∎ 辦學團體:天主教香港教區
∎ 創校年份:1958
∎ 宗教:天主教
∎ 其他宗教:undefined
∎ 校訓:undefined
∎ 學校佔地面積:約6200平方米
∎ 教學語言:中文
∎ 一條龍中學:-
∎ 直屬中學:聖伯多祿中學
∎ 聯繫中學:-
∎ 法團校董會:已成立
∎ 家長教師會:有
∎ 舊生會/校友會:有
2022/2023學校全年收費
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的學費:-;堂費:-
∎ 家長教師會費:"$35"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300"
∎ 其他收費/費用:-
∎ 學費減免:undefined
學校設施
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的設施:
∎ 校車:有
∎ 保姆車:無
∎ 課室數目:24
∎ 禮堂數目:1
∎ 操場數目:1
∎ 圖書館數目:1
∎ 特別室:智能科技活動室、STEM+科創室、視藝室、宗教室、音樂室、小組活動室、英語室、體育室、學生輔導室
∎ 其他學校設施:undefined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觸覺引路帶。
2022/2023 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44
∎ 教師總人數:46
∎ 教育文憑:100%
∎ 學士:100%
∎ 碩士_博士或以上:37%
∎ 特殊教育培訓:46%
∎ 0至4年經驗:11%
∎ 5至9年經驗:17%
∎ 10年經驗或以上:72%
班級結構
2022/2023學年班數:
∎ 小一有3班;小二有4班
∎ 小三有4班;小四有4班
∎ 小五有4班;小六有4班
總數為23班。
2022/2023學年(以教育局在2022年3月/4月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 小一有3班;小二有3班
∎ 小三有4班;小四有4班
∎ 小五有4班;小六有4班
總數為22班。
∎ 班級教學模式:為配合小班教學,本校採用「合作學習」模式來規劃課題以增加學生互動的機會,並把學生以混合能力來分組以照顧學習差異。
備註:-
學習評估
∎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2
∎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2
∎ 多元學習評估
除個別學科定時推行進展性評估及總結性評估外,學生透過專題研習、匯報、課堂觀察、學生自評、互評及家長評估,建立個人的學習檔案。平日中英文默書及英文Show & Tell活動,亦納入恒常學科評估內。
∎ 分班安排
五、六年級以學生學習成績及能力分班。
學校生活
∎ 每週上學日數:5日
∎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9節
∎ 每節一般時間:35分鐘
∎ 一般上學時間:上午8:00
∎ 一般放學時間:下午3:20
∎ 午膳開始時間:12:30
∎ 午膳結束時間:1:30
∎ 午膳安排
由指定供應商提供及由家長安排。
∎ 健康校園生活
運動強心活動、體適能獎勵計劃、運動會、班際籃球比賽、運動示範、競技比賽及健康飲食推廣計劃等
備註:除一般課節外,尚有早會、早讀、週會、德公成長課、班主任課、導修課及聯課活動。此外,透過「伯多祿好學生獎勵計劃」、護苖教育車、陽光笑容車、乘風航、禁毒、情緒、青春期講座、教育劇場等加強學生健康生活教育
全方位學習
1. 課外活動小組:醒獅隊、籃球隊、閃避球隊、機械人編程、3D打印、合唱團、舞蹈組、各類球隊訓練等。<br>2. 服務學習:風紀、基督小先鋒、環保大使、公益少年團、幼童軍、交通安全隊、小約翰團等。<br>3. 戶外考察、境外交流(紐西蘭、中國廣東省。)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 學校管理架構
學校設有行政、學科及學生事務組,各組均由中層人員帶領,負責策劃及推行各項學校發展工作,分工清晰。每年透過學校自評檢視工作成效,體現PIE及問責機制。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本校設有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校監、校長、辦學團體校董、獨立人士、教師、家長及校友代表,校董會具透明度及問責性,並協助學校發展。
∎ 環保政策
設有智慧綠色校園,平台設有綠色花圃,培育學生環保意識,思源惜物。
∎ 學校關注事項
1. 承傳品格優勢,開展欣賞文化,顯現良好公民素質。<br>2. 推展STEM+跨學科課程閱讀及電子學習,照顧學生學習的多樣性。<br>3. 對應學生的學習特性,運用合適的教學策略及技巧,提升學生的信心與成就感。
教學規劃
∎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推行電子學習,優化學與教,促進學習評估,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br>2. 設計多元化的課業、評估方式,容讓學生以不同的模式展示學習成果。<br>3. 創設適切的學習環境,透過「CoolThink」計劃及連繫不同科組,為教師及學生提供更多機會及平台,推行及發展跨課程閱讀及STEM+教育。<br>4. 各科持續發展自學策略,透過課前、課中、課後的學習活動,提升學生訂立學習目標、學習技巧、以自我檢視的方式反思個人學習情況的能力,並提出改善建議。<br>5. 營造優質的語言教學環境及透過各項校內外活動,提升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德公:推行正向教育,關注學生的心理靈健康,配合「伯多祿芳表」及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全面推行校本德公課,並將學生品德表現反映於個人素質報告中。<br>2. 閱讀:設有圖書課教授閱讀策略、推行早讀課、參與不同類型閱讀獎勵計劃、訓練圖書風紀、校園電視台「好書推介」等,推廣跨課程閱讀,並引導學生善用資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成效。<br>3. 專題研習:高小推行STEM主題的專題研習活動,以提高學習興趣及進行探究式的學習。<br>4. 資訊科技:參與及發展校本BYOD計劃,把編程教學納入電腦科課程,發展校本STEM+課程。
∎ 共通能力的培養
undefined
∎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透過德公課及非正規課程,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
學生支援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1. 按能力安排拔尖補底分組教學。<br>2. 運用「校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資助有經濟困難的學生參加課後功課輔導班及多元小組活動。<br>3. 「成長的天空輔導計劃」。<br>4. 跨專業支援:校本言語治療及校本教育心理學服務。<br>5. 其他支援:喜伴同行計劃、中英文讀寫樂園、社交技巧訓練、專注力訓練等。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設有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SENCO、EP、社工及專科老師,為SEN學生訂定合適支援策略,以全校式參與支援有需要學生。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舉辦文化共融活動;及本校部分年級全面(即所有班別/組別)實施普教中,按需要提供額外支援(例如抽離/小組學習、拼音教材等)。暑期銜接課程、伴讀計劃、中文銜接課程等。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1. 中英數三科進行課程調適,訂定各科核心課程及設計分層工作紙。<br>2. 中英文科默書範圍及形式方面作調適。<br>3. 因應學生能力調適功課量及保持功課量平衡。<br>4. 為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提供測考調適及抽離考試等。
家校合作及校風
∎ 家校合作
家長教師會的家長義工陣容龐大,積極配合學校的發展需要,協助學校訂定不同的政策,讓學生有效地學習。透過「家長學堂」實踐家長教育。
∎ 校風
秉承聖伯多祿宗徒「敬主愛人、修德力學」的訓示,「以人為本」,透過宗教、德育、訓育及公民教育等活動,使學生培養待人處事的正確態度。同時,訓輔組以情理兼備的策略,照顧在學習、情緒或行為上有差異的學生,致力營造充滿關愛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建構正面的價值觀。
未來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1. 配合「學會學習2.0」發展校本課程。<br>2. 以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發展具校本特色的德公課程及成長課,推行「伯多祿好學生護照獎勵計劃」,實踐「敬主愛人,修德力學」的精神,培養正面價值觀。<br>3. 發展多元化體藝活動,讓學生發展潛能。特設「小一優才課程」為學生創設免費而別具特色的優質學習體驗。<br>4. 發展校本BYOD計劃,讓學生應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br>5. 安排學生境外交流(英語、STEM主題)。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參與教育局校本支援計劃,各科組與各大學合作發展校本課程。鼓勵老師積極參與各項培訓,以提升個人教學技巧,提高學生學習效能。
其他資訊
聖伯多祿中學校友會獎學金、盧文氏嬌娃進步獎、家長教師會學業進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