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屯門區
保良局梁周順琴小學
學校地址:新界屯門湖景邨湖暉街一號
小學校網:70
學校電話:24678107
學校傳真:24633321
學校電郵:plklcskoffice@gmail.com
學校網址:http://www.plklcskam.edu.hk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保良局梁周順琴小學(英語:P.L.K. Leung Chow Shun Kam Prim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全日男女校,在屯門區,學校地址是新界屯門湖景邨湖暉街一號。保良局梁周順琴小學創辦於1984年,辦學宗旨:『以校訓「愛、敬、勤、誠」和「全人發展」為辦學的理念,五育並重,讓學生在愉快和互助互勉的學習氣氛中,培養良好品德和積極進取的態度,把個人的潛能發揮出來。』
學校資料
∎ 學校類別:資助/全日/男女
∎ 校監/校管會主席:龐董晶怡女士
∎ 校長:溫慧芬女士
∎ 辦學團體:保良局
∎ 創校年份:1984
∎ 宗教:不適用
∎ 其他宗教:undefined
∎ 校訓:undefined
∎ 學校佔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
∎ 教學語言:中文
∎ 一條龍中學:-
∎ 直屬中學:-
∎ 聯繫中學:保良局百周年李兆忠紀念中學、保良局董玉娣中學
∎ 法團校董會:已成立
∎ 家長教師會:有
∎ 舊生會/校友會:有
2022/2023學校全年收費
保良局梁周順琴小學的學費:-;堂費:-
∎ 家長教師會費:40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 其他收費/費用:-
∎ 學費減免:undefined
學校設施
保良局梁周順琴小學的設施:
∎ 校車:有
∎ 保姆車:無
∎ 課室數目:30
∎ 禮堂數目:1
∎ 操場數目:2
∎ 圖書館數目:1
∎ 特別室:音樂室、多媒體語言室、英文活動室、舞蹈音樂室,電腦室,STEAM教室,言語治療室。
∎ 其他學校設施:undefined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斜道及暢通易達升降機。
2022/2023 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57
∎ 教師總人數:59
∎ 教育文憑:100%
∎ 學士:99%
∎ 碩士_博士或以上:30%
∎ 特殊教育培訓:20%
∎ 0至4年經驗:14%
∎ 5至9年經驗:5%
∎ 10年經驗或以上:81%
班級結構
2022/2023學年班數:
∎ 小一有5班;小二有5班
∎ 小三有5班;小四有5班
∎ 小五有5班;小六有5班
總數為30班。
2022/2023學年(以教育局在2022年3月/4月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 小一有5班;小二有5班
∎ 小三有5班;小四有5班
∎ 小五有5班;小六有5班
總數為30班。
∎ 班級教學模式:設有輔導教學小組二十組,照顧二至六年級學習能力較弱和學業成績較差的學生,輔導教學小組全部於課後進行。
備註:另設有資優課程,為學業資優生而設,旨在透過富趣味性及啟發性的多元化活動,培養資優學生多角思考的習慣。提升學生運用各種創意思維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評估
∎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4
∎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0
∎ 多元學習評估
學校除考試外,還會推行同儕自評課業和自我評核課業等評估模式,以收集學生共通能力表現的成果。英文會話及視覺藝術科須評核日常表現。
∎ 分班安排
三至六年級按中、英及數三科成績分班。
學校生活
∎ 每週上學日數:5日
∎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9節
∎ 每節一般時間:35分鐘
∎ 一般上學時間:上午7:45
∎ 一般放學時間:下午2:35
∎ 午膳開始時間:12:35
∎ 午膳結束時間:13:25
∎ 午膳安排
由指定供應商提供及由家長安排。
∎ 健康校園生活
學校以不同的策略及活動幫助學生達致生理、心理及社交上的健康發展,本校午膳委員會監察午膳供應商提供的食物質素及衞生情況。
備註:本校學生從七時三十五分開始進入校園,七時四十五分早會。每日有兩次小息,第一次小息為20分鐘,第二次小息為10分鐘,午膳為50分鐘。小息及午膳期間,學校均開放特別室及康文設施讓學生使用。午膳及小食部均提供至營食品。
全方位學習
為了發展學生不同的潛能,學校於課後開辦了多種興趣班,包括英語拼音、電腦知識、機械人製作、口琴、口風琴、小提琴、中提琴、卡通漫畫、手工藝、國畫、中國舞、芭蕾舞、爵士舞、非撞式欖球、小型網球、跆拳道、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習泳班、劍擊班等。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 學校管理架構
管理架構包括法團校董會、行政組及學科組。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總校監為保良局主席,校董會成員包括校監、保良局兩位總理、行政總監、教育總主任及財務總主任。
∎ 環保政策
鼓勵學生參加不同環保活動,加強環保意識。
∎ 學校關注事項
「學校發展」「課程發展」「學生發展」
教學規劃
∎ 學習和教學策略
學校開設中文、英文、數學、常識、視覺藝術、音樂、資訊科技、體育及普通話等科目。早會德育講話,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和國民身份的認同。透過均衡的課程及愉快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奠定穩固的知識基礎。學校成立不同的制服團體,培養學生勇於承擔的精神。
∎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優化及改善校園設施。 2. 強化教師專業成長。 3. 持續提升學生運用兩文三語的能力。 4. 進一步加強照顧學習多樣性。 5. 培養學生正面態度與能力。
∎ 共通能力的培養
undefined
∎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本校積極「培養學生正面態度和價值觀」,推動正面思維,帶出積極學習、努力嘗試的思維方式,讓學生一生受用。
學生支援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教師按學生的能力調整學與教的步伐和課程,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誘發學生不同的潛能,安排不同能力的課業,以鞏固所學。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有教學及評估調適、輔導小組、言語治療服務及校本課後支援服務。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本學年暫時沒有非華語學生。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各科會因應學生的能力和教學內容進行課程調適及跨學科教學活動;更能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
家校合作及校風
∎ 家校合作
家長信任和支持學校。家教會配合學校開辦不同的興趣小組供家長和學生參與,經常為學生籌辦不同類型的課外活動,令學生的校園生活更添姿彩。
∎ 校風
教師重視鼓勵、讚賞和輔導,從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培養學生主動、自律、自尊的態度和責任感。學校透過家長座談會、學校通訊、內聯網和校園電視,與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
未來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1. 加強照顧學習多樣性,提高學生學習動機。 2. 改善學生自學能力及提升自律精神,推展自主學習。 3. 改善教學效能,提升學生表現。 4. 發展科學及科技教育。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絶大部份教師已取得學士學位,且經驗豐富。本校更參加教育局校本支援計劃,邀請專科學者與本校老師共同備課,為學生設計適切的課程,成效顯著,提升教學效能。未來發展,加強與國內外教師專業交流,善用電子教學策略,提升學生學業表現。
其他資訊
1. 安排學生到西安、上海、澳洲或新西蘭學習交流,擴闊學生視野。 2. 參加「同根同心」國內交流團,讓學生認識祖國。